年轻人如何走出“慢性疼痛”?

  • 来源:文汇报
  • 时间:2023-08-04 08:14:30

自我们呱呱坠地开始,疼痛就成为了日常经历的一部分。随着我们蹒跚学步、奔跑跳跃,疼痛更是成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体验,且大多数痛苦并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,它们常常是“有益”的,教会我们如何规避风险、减少伤害。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是短暂或有益的。持续3个月的疼痛,就成为了慢性疼痛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类慢性疼痛并非中老年人之痛,与多种疾病、运动伤害等相伴而来的慢性疼痛也在攻击着年轻人,它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生活,给运动、睡眠、社交,甚至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。

我们该怎么描述疼痛?

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痛苦,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,帮助我们避免再度造成的伤害。比如,小宝宝会因为注射预防针而哭泣,小朋友在蹒跚学步时会因为摔倒而痛哭,再长大一些,做游戏或运动时,也会因为不同程度的碰撞而感受到痛苦。值得庆幸的是,这种类型的痛苦经历通常只会经历很短的时间,之后便随风而逝,这种类型的疼痛,我们称为急性疼痛。


(资料图)

然而,在我们的生活中,疼痛不都是短暂的。举个例子,多年前的一次下肢骨折经历,会让你至今在负重前行时心有余悸,这条腿还时常在久站后隐隐作痛,让你感觉再也无法像从前一样,放肆地奔跑跳跃了。这很可能就是慢性疼痛。

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慢性疼痛,目前,临床上已经开发了各种测量疼痛体验严重程度的方法,用来更好地评估和衡量疼痛。从观察疼痛行为,比如婴儿脸部表情区分,到让年轻人从0(没有疼痛)到10(可以想象到的最严重的疼痛)对他们的疼痛进行评分。这样的衡量标准被称为数字评级标准,重点是评估疼痛的“严重程度”。

慢性疼痛是否普遍存在?

别以为疼痛专属于老年人。一项研究表明,通过在40个不同国家进行相关调查,大约44.2%的年轻人在过去6个月中经历了每周一次的疼痛。但是,这个结果并没有反映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痛,以及这种类型的疼痛是否对这些年轻人的生活造成影响。

另一项对患有慢性疼痛的年轻人的早期研究显示,大约5.1%的患有慢性疼痛的年轻人感觉到疼痛严重,这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,并且妨碍了他们原本计划着要做的事情。

此外,研究数据还告诉我们,与男性相比,慢性疼痛在女性中更常见;慢性疼痛如关节炎、炎症性肠病或慢性关节炎,将会导致年轻人关节肿胀、僵硬和持续疼痛,这已经成为影响年轻人健康状况和正常生活的不良因素。

慢性疼痛对年轻人的生活将产生多面且持续的影响。它不但会使得年轻人入睡障碍、运动受限、精力难以集中,甚至还影响到正常的上学、与朋友的社交、和家人的出行。一项研究表明,年轻人因为慢性疼痛而错过了很多上学的日子,与健康人群相比较,患有关节炎的年轻人旷课更多,在3个月的时间内平均缺课约为9天。

这些日常被潜移默化限制的年轻人,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心理健康状况欠佳、焦虑和抑郁程度逐渐增加的情况。可见,慢性疼痛在生理和心理上双重影响年轻人的生活。

此外,慢性疼痛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年轻人的范围,焦虑、抑郁的低气压以年轻人为中心,可能向外蔓延,直接或间接地累及他们的父母、照顾者,经历痛苦的孩子将严重依赖父母和照顾者,使得他们的社交和工作的完整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应对慢性疼痛,有什么好办法?

急性期的疼痛,药物可以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。但是,如果面对的是慢性疼痛,终身服用某类药物会让人听起来很心头一惊,“长期服用后有没有副作用?不良反应?”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,可能让人更不安,更头痛了。

那么,我们能做什么?

善用心理技巧。比如设定可实现的目标,帮助患有慢性疼痛的年轻人重新开始做他们想做的事情,比如和朋友一起出去,去上学,或者参加体育运动。这些心理疗法可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(CBT),旨在改变年轻人的认知行为,以及改变人们对疼痛的思考和行为方式。思考和感受他们的痛苦,体会他们以及身边人在经历痛苦时的反应,将有助于年轻人重拾信心,开始正常的学习与生活。

举个例子,一名年轻人打篮球时,伤到了脚踝,在经过骨折的伤痛、手术的切口痛之后,曾经离断的骨质已经在医学定义上完全愈合了,那么,今后,他还有勇气继续跳跃投篮吗?CBT心理疗法将会挑战他们的想法和感觉,它通常不会聚焦于减轻疼痛本身,而是专注于减少疼痛对年轻人生活破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。

此外,CBT治疗还包括改善睡眠、调节情绪、积极参与康复锻炼与运动。通过小组活动形式,结交有相同慢性疼痛经历的年轻人,在互相沟通交流中,真正了解慢性疼痛是什么感觉,在此项活动中,父母和身边人的参与将会更好地促进这项治疗的效果,并赋予它更深远的意义。

综上所述,慢性疼痛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经历,它对一小部分年轻人及其家人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。慢性疼痛的体验是复杂的,因为每个人体验疼痛的方式都不同。慢性疼痛又是让人难以理解的,因为它看不见、摸不着。因此,我们需要提高社会与公众对慢性疼痛的认知能力,更需要相关机构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哪些治疗方案是安全优效的。

作者:俞丽萍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麻醉科护士长)

图片:视觉中国

责任编辑:唐闻佳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关键词:

精彩推送

8月2日LME金属综述
消息 2023/08/04
同心致远 匠心而行
悦读 2023/08/04
零食硬折扣的真正战场
要闻 2023/08/04

资讯播报

被喷惨的 PRD 长啥样?
衣裳 2023/08/04
我寻寻觅觅
汽修 2023/08/04
油价即将调整
观众 2023/08/04
如何理解合同终止?
财讯 2023/08/04
小镇集市人气旺
手机 2023/08/04
鬓角种植的效果自然吗
观众 2023/08/04
过失致人死亡怎么赔偿
雪佛兰 2023/08/04